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

唐乐水博士:媒介化理论的经验研究

时间:2019-11-15作者:编辑:审核:阅读:1768

2019114日下午2点,唐乐水博士在我校进行了88858cc永利官网传媒视界第三十五期学术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主题为媒介化理论的经验研究,唐乐水博士主要分享对于媒介化研究学习的历程,剖析了媒介化研究经典著作,也向我们分享了她将嘻哈文化媒介化研究结合的经验。

通过导读媒介化研究领域数个经典的/最新的东西方经验研究案例,剖析这个由北欧学术界兴起的,日益受到西方主流传播学界认可的新兴理论,是如何发挥它在媒介研究方面不可以替代的作用,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媒介化关注的是媒介和传播的变化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之间的长期的互动的关系,分享会开始,唐乐水博士便向与会者讲述了媒介化的内涵。人们为什么要关注媒介化?唐乐水博士在进入正题之前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2014年开始,中国大陆和台湾几乎同时出刊的两篇论文开启华语世界对媒介化的关注,借此,唐乐水博士介绍了早期媒介化在传播主流学界的七篇论文,讲述了mediatization概念出现的脉络和背景。

唐乐水博士提到,媒介化理论有四个取径,制度论取径、社会建构论取径、物质论为视角取径、批判性取径。在分享的早期七篇论文中,有论文描述媒介化理论与空间理论找到对话的方式,也有论文介绍从社会学源头解释媒介化的正当性。当时,这些前期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在研究概念化媒介化。

唐乐水博士指出,既然要运用媒介化概念进行研究,那么了解媒介化缘起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以下几个她常被问的问题:媒介化是不是什么都可以研究、媒介化被视为一种范式/学派正当么、阅读媒介化研究论文却依然不清楚如何运用媒介化进行研究,她认为,这些问题都值得去从媒介化起源开始研究。 在对于媒介化研究进行经验研究的案例中,唐乐水博士分享了对Hjarvard2004)的研究论文《游戏媒介化:从积木到比特》的理解过程。从现象面的观察的起点研究:这半个世纪以来孩子玩具的变化是为研究契机,唐乐水博士提到:媒介化的研究从开始,以前孩子的玩具和现代孩子的玩具不一样了,那玩具对于儿童的意义是什么?

这篇论文是研究儿童的童年玩具变化来探寻媒介化,论文结构是童年/儿童的转变、玩具和媒介产业的互动、儿童对媒介使用的控制这三层结构。在对于玩具进行媒介化研究的部分,唐乐水表示,作者对于乐高的媒介化研究包括三方面且相互依存:想象化、叙事化、虚拟化。想象化体现在,和以前乐高玩具对比,早期乐高玩具设置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复制,后期充满了戏剧冲突的想象世界。叙事化体现在,早期不需要具备太多叙事元素,中期开始初步叙事化,而后期放弃非暴力政策,叙事丰富。虚拟化是在想象化和叙事化的基础上被孕育出来,使得游戏失去了部分的物的特征,利用符号互动。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出自省:我们可以直接从儿童玩具的变化推导出儿童游戏的变化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媒介化的经验研究到底是如何?唐乐水分享了自己对于媒介化与中介化研究区别的理解,中介化聚焦传播过程(回到对媒介对人做什么人使用媒介做了什么的解答,而媒介化关注长期和大范围的结构变迁)以及自己做媒介化研究的经验,首先建构媒介化研究亚文化的模型,她的起点是媒介化世界历时性变化的研究模型,后来又继续研究了次文化的媒介化世界的变化研究模型,其将研究时期主要划分为三个时期:机械化波动/电子化波动/数位化波动/数据化波动。最后,她也向参加本次学术分享会的同学分享了在自我研究中如何进行经典论文阅读的经验。

唐乐水,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博士,博士毕业论文《嘻哈中国:媒介化视角下的次文化研究》(2018)旨在用媒介化的理论研究中国地下音乐文化史。研究领域为青年流行文化和媒介化理论。现为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